【比賽資訊】1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關懷與推廣微電影競賽開放徵件,即日起至9月16日!

• 賽事名稱:1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關懷與推廣微電影競賽

• 活動主題:「擁抱生命·觸動心弦」,希望透過鏡頭擁抱每一段生命旅程,發掘那些深刻動人的故事,無論是面對挫折的勇氣、堅持夢想的毅力、自我認同的掙扎或親人離世的哀痛,這些歷程都是生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篇章。藉由影像捕捉細膩的情感與掙扎時刻,讓觀眾不只是「看見」一段故事,更能「咸受到」 那份來自生命深處的震動,撥動心中最柔軟的弦,引發共鳴、反思,甚至改變。

• 參賽資格

◦ 高級中等學校、大專校院大學部及研究所在學學生,不分組。

◦ 以個人或團隊名義報名參加,團隊人數至多人參賽(不含演出人員),每隊可提列1位指導老師。

◦ 不得有非參賽者參與影片之腳本、配音、拍攝、後製等或委外製作。

• 報名方式

◦ 透過Google表單進行線上報名。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QKySnkd7EMUUFd6q6

◦ 第一階段參與登記:9月16日(星期二)23時59分前於網路登記參賽。

◦ 第二階段參賽作品送件:

▪ 正片、完整影片、精華版影片需將影片檔上傳至雲端,並提供下載連結,標題格式為「正片_(作品名稱)_(代表人)」、「完整影片_ (作品名稱) _ (代表人)」及「精華版_ (作名稱) _(代表人)」。

▪ 提供下列橫式照片(解析度提供以上畫素),並於檔案名稱寫上說明,格式為「(隊伍名稱)_ (用途)_ (圖片內容說明)」。照片包含:個人照或參賽團隊照一張、拍攝過程側拍照至少四張(以團隊拍攝為主軸)、作品宣傳照一張(作為宣傳及手冊編輯之用)。

▪ 參賽實料繳交項目:1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關懷與微電影競賽報名表(附件一)、1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關懷與推廣微電影競賽團隊在學證明(附件二)、填寫「教育部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每人一份)、「南華大學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每人一份)、「箸作財產権授權同意書」(每人一份)、「參賽作品確認書」(每團隊一份,須全員親筆簽名)、「人工智慧科技技術輔助使用標註表」(每團隊一份,須全員親筆簽名,未使用則免填),如附件三至附件七。

▪ 上開參賽資料,請掃描統整為一份PDF襠(附件一另提供Word襠),連同參賽作品雲端連結於9月22日23時59分(星期一) 時分前 E-mail 至承辦單位電子信箱:lifeeducation@nhu.edu.tw ,信件主旨為「報名1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關懷與推廣微電影競賽微電影參賽作品_(作品名稱)_ (代表人)」。

▪ 將紙本資料郵寄至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號南華大學生命教育中心收,電語:05-272-1001分機8511,以郵戳為憑,逾時不候。

▪ 為避免資料遺漏,請於傳送後,來電告知並確認。

▪ 微電影參賽作品及參賽資料經承辦單位進行資料審查後通知審核結果;若需補件者須於9月30日(星期二)23時59分前完成補件(含資料寄送),以郵戳為憑,始得報名成功。

• 徵件規則

◦ 影片格式接受avi, mov, mp4, mpg。

◦ 影片解析度為1920*1080以上。

◦ 圖片或相關素材解析度需為300 dpi。

◦ 影片長度:正片8分鐘以內(不含片尾),精華版影片2分鐘以內(不含片尾,不列人名)。

◦ 影片須附上字幕,如英文請以中英對照呈現。

◦ 不得運用非經授權或有版權之影片、音樂、圖文資料等,若經檢舉或經主辦單位查出侵權,依規定立即取消參賽或獲獎資格。

◦ 本次競賽得使用人工智慧 或生成式人工智慧作為影片創作的輔助工具,但不得用於產生最終的影片作品成果。

◦ 若影片作品中有任何使用人工智慧科技協作,如使用人工智慧協助產出影片音效丶畫面等,應誠實揭露相關實訊於附件七中,並標記使用之科技軟體、使用範圍含引述資料來源及運用過程或步驟。

◦ 運用科技協助創作作品時,須自行就其風險進行客觀且專業之最終判斷,不得取代個人自主思維、創造力及人際互動,並應注意科技工具合理使用範疇及限制,並應取得相關使用授權,遵守智慧財產權與相關資訊使用規定,以避免違反條款或著作權法規定。

◦ 參賽者如於影片製作過程中使用人工智慧(AI)或生成式AI科技技術進行素材產出(如音效、影像、字幕、文本生成等)丶剪輯影片、後製功能之歷程,慮詳實填寫「人工智慧科技技術輔助使用標註表」(附件七)。

◦ 同一作品若為重複投稿參加,例如已獲得國內外獎項之作品,或該作品正參與其他類似競賽或已由營利丶非營利單位或由其他政府部門出資或使用其相關補助經費製作之影片(包拮自製、委製、外製),需於報名表件檢附於其他競賽中與各該主辦單位簽署合約之箸作財產權約定文件。若無檢附資料,或對是否重複投稿參加不實告知者,將取消參賽實格。

◦ 避免反宣傳及置入性行銷,不得有違反法令及善良風俗之內容。

◦ 參賽作品必須為自行創作,尊重「智慧財產權」,禁止抄襲或複製他人作品。

◦ 禁止涉及色情、暴力丶毀謗丶人身攻擊丶政治議題、不雅內容或違反中華民國根關法令規定等情事。

◦ 如發現以上情節或有第三人對作品之適法性(如著作權、肖像權)提出異議並經查明屬實者,主辦機關得以取消參賽或獲獎資格,並依行政程序追繳獎狀及獎金,其所涉及之法律責任由參加者自行負貴,並承擔主辦單位之一切損失。

• 評審規範

◦ 評審方式:採資格審查及評審二階段辦理。

▪ 資格審查:由承辦單位就參賽者提送之報名實料進行資格審查,檢視申請實格、各項文件是否符合規定。

▪ 評審:分初審及決審二階段評選,初審通過得進入決審。評審委員由相關學者專家共同組成,依評分標準選出獲獎作品。

◦ 評分標準:

▪ 主題精神與內容:佔40% (內容切合主題)。

▪ 創意表現:佔30% (表現極具巧思)。

▪ 整體製作:佔30% (製作品質完善)。

• 比賽方式與說明

◦ 本賽事為微電影競賽,旨在培養青年學子積極向上、和諧關懷的生命態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藉由影像紀錄探索生命內涵,學習欣賞生命的豐富與可貴,深化生命教育之推動效益與影響力。

◦ 參賽者需提交符合徵件規則的微電影作品,並依報名方式提交相關資料。

◦ 作品經承辦單位進行資料審查後通知審核結果;若需補件者須於指定日期前完成補件。

◦ 已完成報名及繳交實料後,如因故主動放棄參賽貴格,請於指定日期前來電告知承辦單位,並填寫「放棄參賽切結書」郵寄至承辦單位。

• 比賽流程

◦ 徵選日期:

▪ 線上報名至 9月16日23時59分 止。

▪ PDF/Word文件E-mail提交至 9月22日23時59分 止。

▪ 紙本實料郵寄至 9月22日23時59分 止,以郵戳為憑。

◦ 補件日期:被通知需補件者須於 9月30日23時59分 前完成補件(含資料寄送),以郵戳為憑,始得報名成功。

◦ 決審會議:預計 10月中旬 辦理。

◦ 入圍名單:預計 11月上旬 公告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及「南華大學生命教育中心」。

◦ 頒獎典禮暨首映會:預計 12月中旬 結合「教育部生命教育特色學校、績優人員及微電影頒獎典禮」辦理,並揭曉獲獎名單,入圍者需派員參加頒獎典禮暨首映會。

• 賽事獎勵

◦ 微電影作品獎勵

▪ 金牌:獎狀及獎金新臺幣 80,000 元,一名。

▪ 鋹牌:獎狀及獎金新臺幣 40,000 元,一名。

▪ 銅牌:獎狀及獎金新臺幣 20,000 元,一名。

▪ 佳作:獎狀及獎金新臺幣 10,000 元,二名。

▪ 評審特別獎:獎狀及獎金新臺幣10,000  元,一名至三名。

◦ 各獎項由評選會議視參與者作品水準議定,必要時得「從缺」。

◦ 上述微電影作品獲獎學生由教育部頒發獎狀,函請所屬學校予以敘獎,指導老師由教育部頒發感謝狀。

◦ 經初審通過進入決審之團隊,由承辦單位頒發入圍證明,指導老師頒發感謝狀。

◦ 入圍團隊派員出席頒獎典禮暨首映會,發給團隊「入圍獎勵金」新臺幣 3,000 元。未出席者視同放棄獎勵資格。出席之學生及指導老師,依學校所在地另酌予補助部分交通費。

◦ 獎狀以報名表所列名單為準。

◦ 依據中華民國政府規定稅法辦理,所獲獎金扣除稅金後,頒發餘額獎金。

◦ 獲獎人及獲補助團隊請於頒獎典禮當日攜帶身份證明文件到場填寫相關文件,獎金及補助金將採用匯款方式撥付,匯款手續費或郵賣自獎金內扣除,由領獎人自行吸收。

• 主辦單位及其聯絡資訊

◦ 主辦單位名稱:教育部。

◦ 承辦單位: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

◦ 協辦/執行單位:南華大學(生命教育中心)。

◦ 聯絡人姓名:陳品安助理 (承辦人員)。

◦ 聯絡人 Email:lifeeducation@nhu.edu.tw。

◦ 聯絡人電話:05-272-1001 #8511。

比賽官網:https://bhuntr.com/tw/competitions/0khavjlhhpoijpg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