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起惠 教授


鍾起惠

職稱:教授

分機:83137

Email:chungch@mail.shu.edu.tw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

學術專長:廣電品質、通訊傳播政策、新聞學、閱聽眾分析、收視率及民意研究

期刊論文• Chang FC, Chung CH, Chuang YC, Hu TW, Yu PT, Chao KY, Hsiao ML.(2011).Effects of media campaigns and smoke-free ordinance on public awareness and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in Taiwan.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16(4):343-58. (SSCI論文)

• 2005,<從民調儀式觀看台灣報紙民調新聞:以2000年總統大選為例>,《民意研究季刊》,頁1-40,第223期。

• 2000年12月,<新聞產製市場理論的檢視:一個公關活動的個案分析>,《世新學報》,第10期,頁285-314。

• 2000年12月,<從品質觀點探討戲劇節目之表現>,《廣播與電視》,第15期,頁91-117。

• 2000年9月,<台灣人集體焦慮與救贖的祭壇:八掌溪事件電視媒體的民粹本質討論>,《目擊者》,第19期,頁37-39。

• 1999年11月,<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第14期,頁63-87。

• 1999年7月,<電視節目品質評估研究:以台灣公共電視台新聞性節目為例>,《傳播文化》,第7期,頁287-321。

• 1999年2月,〈閱聽眾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廣電人》,第50期,頁17-120。

• 1998年3月,〈有線電視產業的垂直整合與收視戶福利〉,《廣電人》,第56期,頁56-57。

• 1997年7月,〈談話性新聞節目分析〉,《廣電人》,第32期,頁32-33。

• 1997年4月,〈廣電新秩序的解構與建構:談有線電視市場新秩序中的財團化問題〉,《新聞評議》,第268期,頁16-18。

• 1997年2月,〈蛻變中的收視率概念〉,《廣電人》,第26期,頁18-20。

• 1996年7月,〈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店經營區為例〉,《民意研究季刊》,第197期,頁103-140。

• 1996年3月,〈本土批判傳撥研究論述回顧與前瞻〉,《傳播文化》,第四期,頁67-95。

• 1995年7月,〈從新傳播科技本土化衍生歷程看研究論述的知識生產意涵:以錄放影機、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二卷第二期,頁75-109。

• 1995年7月,〈產品廣告片摩性效果初探研究〉,《廣告學研究》,第六集。

專書

• 2003,《節目品質與優質電視:兼論當前台灣電視節目的困境與出路》,台北:財團法人廣電事業發展基金。

• 1997,《有線電視與觀眾》,台北:財團法人廣電事業發展基金。(與彭芸合著)

• 1995,《數字、民調與公關》,台北:大村。

專書篇章

• 2013,<傳媒內容的品質>,收錄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傳媒關鍵概念:傳媒素養教材》,頁44-47,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2009,<媒介倫理學>,收錄在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二版,頁39-56,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2009,<台灣電視節目品質:擺盪於創造性毀滅與重生的歷程>,收錄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頁103-123,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2006,<負責任電視:媒介倫理學的實踐性論述>,收錄在成露茜、黃鈴媚主編《傳播研究的傳承與創新》,頁109-126,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 2006,<當代新聞角色的再思考:重返新聞與公眾的國度>,頁1-18,收錄在鍾起惠主編《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 2003,<研究發展與管理>,收錄在彭芸、關尚仁主編《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113-156。台北:雙葉書廊。

• 1999,〈電視產業:發展現況與觀眾〉,收錄在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編著《傳播與社會》,頁353-391,台北:揚智。

• 1998,〈影視媒體內部協調策略與經營表現分析:以有線電視系統經營為例〉,收錄在彭芸著《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頁217-244,台北:風雲論壇。

• 1997,〈多頻道環境觀眾遙控器使用之研究〉,收錄在彭懷恩主編《九十年代台灣媒介發展與批判》,頁141-172,台北:風雲論壇出版。

研討會論文

•2020年10月,〈電影中的菸品暴露:以2019年台灣熱門電影為例〉,台灣公共衛生聯合年會。

•2019年10月,〈The tobacco messages exposure: take 2018 popular movie as examples〉,Tobacco Induced Diseases。

•2019年5月,〈戒菸宣導中的人際影響因素:以 2018 年為例〉,新聞的政治、文化與科技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I quit, you quit, we all quit smoking: How perception of regulation of public areas smoking helps prevent smoking〉,The 12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Tobacco or Health。

•2018年9月,〈The puffing actions: Images of cigarettes and smoking in Chinese-language films from 2008 to 2017〉,The 12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Tobacco or Health。

•2017年9月,〈當菸品訊息遇上網路:從兒少保護觀點談網路菸品訊息規管政策〉,第九屆兩岸四地菸害防治研討會。

•2017年9月,〈台灣地區民眾對無菸環境滿意度、戒菸服務及戒 菸宣導之傳播第三人效應〉,第九屆兩岸四地菸害防治研討會。

Kirsten Y. C. Huang1, Chi-hui Chung1, Yi-Hua Chin2, and Shu-Ying Lo2 (2016)

A Long Time Persisting Evidence: The Tobacco Messages Exposed in Film During 2008-2015 presented in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ublic Health (APCPH), 24 August 2016, Bangkok, Thailand.

鍾起惠[1] (2016/10/5)從2008~2015年影視內容菸品訊息露出探討吸菸畫面列入影視內容分級,台北:2016菸害防治法修法研討會。

鍾起惠[2] 余陽洲(2017/9/3-5) 〈台灣地區民眾對無菸環境滿意度、戒菸服務及戒菸宣導之傳播第三人效應〉,台北:第九屆兩岸四地菸害防治研討會。

余陽洲[3]  鍾起惠(2017/9/3-5) 〈當菸品訊息遇上網路:從兒少保護觀點談網路菸品訊息規管政策〉,台北:第九屆兩岸四地菸害防治研討會。

[1] 鍾起惠現為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2] 鍾起惠現為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3] 余陽洲現為世新大學新聞學系講師。

• 2015年10月,〈電影中的菸品訊息暴露 : 以2008~2014熱門電影為例〉,台北:第五屆新聞的政治 文化與科技學術研討會。

• 2015年6月,〈從商業廣告行銷手法看健保署的健康傳播 : 以菸品 酒類及食品廣告為例〉,台北:2015健康促進國際研討會。

• 2011年9月,〈從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實施年後之媒體成效看台灣經驗之傳播第三人效應〉,台北:第五屆兩岸四地菸害防制交流研討會。

• 2009年4月,〈通傳會的電視管理政       策:對私有化媒體如何實踐公共利益的想    像 公民審議的申(換)照與評鑑機制篇〉,    台北:媒體公民會議。

• 2009年4月,〈通傳會的電視管理政策:對私有化媒體如何實踐公共利益的想像 電視問責管理篇〉,台北:媒體公民會議。

• 2007年1月,〈民粹電視vs. 負責任電視:從收視率與電視新聞自律的悖論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該做些什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論壇,台北: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 2006年8月,〈從負責任電視的理論觀點檢視台灣電視台新聞部的例子〉,北京:亞洲傳媒論壇。 [可瀏覽的pdf檔案]

• 2006年7月,〈理解當代新聞:從新聞史的二條路線談起〉,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 [可瀏覽的pdf檔案]

• 2006年4月,〈創造性的毀滅:談台灣電視節目產製效率與品質的悖論〉,文化產業、創意媒體與娛樂經濟國際學術論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2005年7月,〈小報新聞學:當代新聞媒介公共角色的迴光返照〉,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05年年會。

• 2005年1月,〈收視率與頻道授權費:一個電視民粹化的悖論〉,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 2003年9月,〈從電視節目製作主權轉向看「觀眾」於電視台的實踐意義〉,新竹:中華傳播學會2003年年會。

• 2003年9月,〈研究發展對新世紀電視經營管理之啟示:從研發典範移轉談起〉,新竹:中華傳播2003年年會。

• 2002年6月,〈電視選舉新聞偏差個案分析:2001年縣市長與立委選舉的觀察〉,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

• 2002年6月,〈節目產製流程中的觀眾研究〉,台北: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

• 2002年5月,〈日本主要廣電研究機構及其特色〉,傳播學與術的分工與分享座談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 2000年6月,〈2000年總統大選台灣報紙民意調查新聞之研究:儀式觀點的分析〉,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年會。

• 2000年6月,〈無線四台總體表現評估〉,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年會。

• 陳炳宏、鍾起惠,2006年6月,〈無線四台總統選舉新聞報導公正性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年會。

• 1998年6月,〈新聞產製市場理論的檢視:京華城觀光休閒購物中心動土事件之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年會。

• 彭芸、黃懿慧、鍾起惠,1998年5月,〈警界公關主管的媒體互動、公關執行之研究—兼談對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電子媒體報導之評價〉,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之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

• 彭芸、鍾起惠,1997年6月,〈影視媒體內部協調策略與經營表現分析:以有線電視系統經營為例〉,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年會。

• 1996年5月,《多頻道環境中觀眾頻道收視與節目偏好之研究》,第三屆廣電學術與實務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

• 彭芸、鍾起惠,1995年6月,〈多頻道環境中的觀眾行為研究:觀眾擁有的頻道數與節目類型偏好數量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第二屆廣電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 2007年6月,<電視台問責系統的組織再造:公眾參與倫理學的觀點>,第十三屆國際跨文化交際學術研討會(IAICS)暨第七屆中國跨文化交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哈爾濱。

研究計畫

• 109-111年影視媒體暨網路中菸品及新興菸品訊息監測計畫

• 109-111年影視媒體暨網路中菸品及新興菸品訊息監測計畫-110年後續擴充

• 108年,《健康議題傳播成效評價計畫》

• 107年,《健康議題傳播成效評價計畫》

• 106學年度,《健康議題傳播成效評價計畫》

•106學年度,影視媒體暨網路中菸品及電子煙訊息監測計畫–107年後續擴充計畫

• 2014年12月,《103健康議題宣導成效評價暨影視媒體中吸菸畫面監測計劃》,研究顧問,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2013年1月,《健康傳播暨輿情因應管理專案》,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2012年10月,《健康傳播暨輿情因應管理專案》,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2009年1月,《98年菸害防制法新規定推動之媒體宣導評估與菸品訊息監測計畫》,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2008年3月,《97年菸害防制法新規定推動之媒體宣導評估與菸品訊息監測計畫》,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2008年,《97年度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收視質研究》,計畫主持人,原住民族電視台。

• 2007年4月,《建構衛生教育宣導評估指標計畫》,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2007年3月,《建構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體係研究》,計畫主持人,公共電視基金會。

• 2007年2月,《拆除魔咒召喚公民:公共新聞學的下一步》,計畫主持人,世新大學傳播與社會重點學門研究。

• 2006年3月,《公共電視晚間新聞觀眾與潛在觀眾研究》,計畫主持人,公共電視。

• 2006年8月,《鼓勵生育衛生教育宣導策略評估研究》,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2005年7月,《新聞規範價值的轉向:公共新聞學與社區實踐》,計畫主持人,世新大學傳播與社會發展重點學門研究。

• 2005年7月,《負責任電視台及其實踐性作為之研究》,計畫主持人,行政院國科會。

• 2005年6月,《93年度電視媒體效益評估研究》,計畫主持人,行政院新聞局。

• 2004年9月,《92年度電視媒體效益評估研究》,計畫主持人,行政院新聞局。

• 2004年2月,《我國電視產業發展及問題研究》,協同主持人,行政院新聞局。

• 2002年12月,《制定藥品、化妝品及醫藥器材廣告標示詞涉及虛偽、誇張或醫藥效能之認定表》,協同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

• 2002年3月,《無線與有線電視台新聞公正性之研究:2001年縣市長與立委選舉的觀察》,計畫主持人,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

• 2000年6月,《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股權轉讓及併購等相關問題之研究》,協同主持人,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 1999年12月,《晚間七點至八點電視行為研究:晚間新聞節目品質評估》,計畫主持人,廣電基金。

• 1999年12月,《電視綜藝節目品質評估》,計畫主持人,廣電基金。

• 1999年10月,《電視集團新聞產製運作及其影響》,計畫主持人,行政院國科會。

• 1999年8月,《晚間八點至九點電視行為研究:八點檔連續劇節目品質評估》,計畫主持人,廣電基金。

• 1999年7月,《由節目評鑑看電視節目品質標準的建立》,協同主持人,行政院新聞局。

• 1997年5月,《我國媒體人才供需研究》,共同研究員,行政院新聞局。

經歷

• 2013~2014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員

• 2008~2012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

• 2006~2008 中華傳播學會副理事長

• 2006~2009 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大學校院系所新聞傳播學門評鑑委員

• 2004~2008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 2004 台灣經濟研究院電視產業與數位電視發展計畫研究顧問

• 2001 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 1990-1994 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 USA)台灣分公司 資深經理

• 1987-1990 自立報系 政治經濟研究室研究員

• 1986-1987 奧美廣告公司(Ogilvy & Mather Co.) 媒體分析師

獲獎及研究贊助

• 2004:《節目品質與優質電視:兼論當前台灣電視節目的困境與出路》,第三十屆曾虛白新聞學術獎。

• 2003:《負責任的電視台及其實踐性作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贊助研究。

• 2002:世新大學教師研究獎勵。

• 2001:日本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 Rotary 米山紀念獎學會贊助研究)。

• 2000:《電視集團新聞產製運作及其影響:媒介經濟學的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贊助研究。

• 1998:《台灣報紙新聞表現之研究:新聞產製市場理論之檢視》,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贊助研究。

行政及社會服務

• 各級政府機構媒體宣導計畫之審議委員。

• 行政院新聞局國內處及廣電處多項研究贊助案之審議委員。

•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有線電視〈定型化契約〉草案小組研擬委員(1998~1999)。

• 財團法人廣電事業發展基金媒體大調查之研究顧問 (1998~2003)。

• 公共電視晚間新聞媒體素養專家諮詢小組成員 (2003)。

社會改革運動: (1) 台灣無線電視民主聯盟發起人 (2000)。 (2) 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發起人 (1998)。

各種學術研討會及文化座談會之主持人、引言人或評論者。

各種報章雜誌及廣電節目新觀念的傳散及評論者。